×
科学学研究

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

8年时间翻一番

6月6日,在2020长三角一体化(网上)创新成果展开幕式上,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、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了《2020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》报告。

指数报告显示,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11年的100.00分(基期)增长至2019年的204.16分,较2011年翻一番。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,发展势头良好。

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为目标,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、创新合作、成果共用、产业联动、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。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,测算评估2011-2019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。

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来看,资源共享指标增幅最大,从2011年的100.00分上升至2019年的219.41分,年均增速达到10.32%。创新合作指标增长水平仅次于资源共享。近年来,长三角一市三省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,创新合作水平从2011年的100.00分上升至2019年的217.51分,年均增速达到10.20%。成果共用指标发展后劲充足,2019年成果共用为214.83分,相比2015年年均增速达到18.10%,发展潜力较大。产业联动指标发展相对缓慢,2019年产业联动为180.18分,相比2011年年均增速7.64%。环境支撑指标稳步增长,2019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环境支撑为188.90分,相比2011年年均增速达到8.27%。

据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指数报告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特点和趋势,主要体现在资源要素加速集聚,科研合作更加紧密,技术转移蓬勃发展,制造业错位竞争格局初现等几大方面。

资源要素加速集聚,协同创新基础不断夯实。2018年长三角总体R&D投入强度为2.81%,但区域差异显著,其中,上海R&D投入强度为4.16%,江苏、浙江和安徽分别为2.70%、2.57%、2.16%。一市三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引导作用突出,2018年长三角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为4.57%,高于全国占比2.77%。长三角区域研发人员集聚效应不断加强,区域整体呈现出由上海、杭州、苏州、南京、合肥等核心城市构成的多极化人才集聚中心。

科研合作更加紧密,学术成果不断涌现。2018年长三角科研合作网络密度0.613,相比2010年增加0.276,增幅达到82.12%。2017-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参与到科技论文合作网络中,实现了长三角区域科研合作网络的全覆盖。从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情况看,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持续增长,从2010年的3170篇上升至2018年的篇,9年间增长超4倍,呈现出更加紧密的科研协同态势。

技术转移蓬勃发展,创新走廊成为重要承载。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从2010年的694件增加至2018年的件,9年间增长15倍。长三角城市间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联系日益密切。在空间格局上,长三角东南部地区专利合作高度紧密,西部与北部地区联系数量较少,总体呈现“东稠西疏,多核带动”态势。从流动方向看,长三角专利转移以创新空间走廊为主要载体,在城市间开展技术转移,如依托G60科创走廊,2018年专利技术转移在苏、沪、嘉、杭、合及沿线城市快速增长。

上一篇: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美好生活建构神话科学与宗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