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科学学研究

上海是全球AI的创新试验场!专家:上海人工智能

疫情第一线,AI机器人为隔离患者送餐送药;复工复产时,AI赋能工厂助力生产不断不乱;日常生活中,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驶上街头……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,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更在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世界。

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,上海人工智能进一步突破发展:人工智能“上海方案”出台落实,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,一批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启动建设,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已初步形成全国影响力……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实践,为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和路径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“AI上海·机器人矩阵”展区现场

7月9日,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“3×24小时”直播中,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迎春表示,“从全球来看,人工智能的发展,从企业、人才等数据来看,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。有统计数据显示,从AI企业数量来看,上海是排在全球前列的。在人工智能发展中,我觉得上海的定位是全球智联网络的枢纽城市,是全球AI的创新试验场,全球最新的技术、最好的人才都到上海这个舞台上来。从国内来看,上海要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、新模式的开拓者。实际上,上海已经率先在履行这项使命,希望形成非常好的‘上海经验’,在全国推广。”

“AI上海·应用场景”展区现场 老百姓的需求和痛点难点就是人工智能创新策源的始发地

对于打造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,王迎春表示,“实际上,老百姓的具体需求和痛点难点就是创新策源的始发地。我们要长远地布局,去攻关人工智能相关的底层的理论,包括核心的算法,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和城市发展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,形成解决方案,要形成产品惠及广大民众,实现产业化。比如这次疫情中,我们的人流预测、AI辅助诊疗等,都是因为上海在相关方面进行了布局,有了这些基础才能够迅速应用开来。”

“AI上海·应用场景”展区现场

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?王迎春建议,“上海的人工智能发展要有腔调地发展,要符合上海的文化,同时把技术、产业和治理并重,‘三位一体’来进行综合系统地布局。在这种布局的情况下,上海应代表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方方面面的合作,起到表率作用。”

发展机器替代不了的能力,与机器和谐共生

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不少人也产生了一些担忧:AI是否会替代我们的工作?

王迎春表示,“其实这个问题在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都会被提出,比如以前蒸汽机出来的时候还有人去砸机器。我觉得,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是对就业结构、就业模式的改变,而并不是取代某种职业。每一种职业都是由不同的工作内容组成的,人工智能取代的是其中一部分,最终形成一个人和机器和谐共生的工作模式。”

他以货车司机和校车司机为例,后者不仅要把学生从家运到学校,还要照看好学生,保护好学生的安全。人工智能可能可以运送货物,但短时间内这个照看、保护人的功能是替代不了人类的。

王迎春说:“这也提醒我们,我们应该去发展机器所替代不了的那部分能力,比如沟通能力、人的创造力、感性能力等。未来工作时,可能是人发挥人的特长,机器发挥机器的特长。”

上一篇:“城市创新生态论坛(苏州)”召开 暨《“中国
下一篇:没有了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