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德纲回应偷录传闻,看似科学实则漏洞百出,
日前,郭德纲说了一段单口相声,回应的就是网络传闻的偷艺传闻。郭德纲自己解释说:
自己没搭过茬,也没回应过,这就像是说自己是英国女王似的。
天津的名流茶馆,郭德纲去过三次,一次是去看于宝林先生,于宝林拉着郭德纲的手:“你把他们都安排北京去了,你也安排一下我啊”!第二次是王惠在演出,郭德纲去找她;第三次是一帮同行拉郭德纲进入茶馆表演。
不说别的,郭德纲的回应有点避重就轻:天津可不仅有个名流茶馆,只提这一家是为了什么?
有点杠精的味道了,其实看过相关采访的观众都知道,尹笑声、刘文步指的都多是去北京演出期间偷录的事情,而不是在天津偷录。
从郭德纲的话语中也可以印证,于宝林说那番话的原因是什么,是不是伴随着郭德纲的走红?郭德纲无名无势,天津的这群演员会去北京表演,不能吧?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可以定位到2005年左右。
最重要的: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在人活着的时候争论,当事人都去世了,再来解释这些事情,就显得目的不纯。这叫死无对证!
不说这些糟心事,相声界的恩怨仇恨谁又说得清呢?郭德纲先生所说的偷活,在相声界叫做捋叶子,属于行业内最大的禁忌。
有许多观众以为:说的都是同一个段子,哪有什么偷与不偷;偷活的火遍大江南北,创作者却少有人知,这又是为什么?
对于这种观点,溜溜球倒是不置可否,先解释容易回答的一个问题:一个好的教练员不一定是世界冠军;一个优秀的世界冠军,教练不一定是冠军;考上北大的学生老师不一定是北大毕业……例子还有很多,有这个来比较,本就没有什么价值。
再说偷活,既然能成为相声界最大的一个禁忌,也就可以知道行内人对这种事情的包容度了。
偷活被揪出来,甚至可以当成艺术生涯的丑闻,并且会在行业内部流传。
就像是郭德纲所说的,自己去黑龙江,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一个演员说道:你是火了,但能耐都是录得天津老艺术家的。行业内零容忍,就保证了段子的知识产权,也就变相的给艺人留了一碗饭。
说段子相同的是极为愚蠢的一个行径,要是死纲死口,相声早就灭亡了。
似乎又要提到郭德纲对刘文步的一种声讨,郭德纲在《过得刚好》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:说刘文步曾在后台给自己下跪,祈求收留;还跟着社内的年轻孩子学了好多能耐。
第一件事我们不争论了,没什么必要。第二件事就显得很荒谬。一个从小学艺的演员,杨少奎的关门弟子,太平歌词和双簧绝佳的传承人,能跟小年轻学能耐?
溜溜球倒是认为,这是郭德纲和刘文步的一种相互碾压。刘文步说自己偷录双簧、偷录太平歌词,郭德纲就说刘文步偷学生的能耐,倒是胜了一筹。
相声的段子是恒久的,但包袱是灵活的。学的时候是这样,演的时候就成为了另一种模样,虽都跟着骨架走,但上面的肉摆放方式不同,也就有不同的效果。
譬如传统相声《扒马褂》,逃不出井跑到篱笆外头去了;马掉茶壶里淹死了等三番,但德云社表演用的却是蜜蜂屎等,与传统方式并不一样。试想:是传统吸引的观众多,还是新编的一种吸引的观众多。
有新意,观众也就愿意看,演员也就能赚钱,这叫留饭。
这里面就有许多点子,许多新意,聚集了演员的智慧,被人一声不响的拿走,谁也不会无动于衷。
其实也不是不能学,年轻演员去咨询,老演员大都会慷慨解囊;年轻演员也多会请顿饭代表购买版权的意思。
以前也有买票学活的例子,这代表的是对创作者的尊崇。就如同日常生活中,你做了一个新内容,有人想要借鉴,请吃一顿饭,你肯定愿意给,即使不愿意也没那么生气;可非有人一声不响的就拿走,并将他作为自己创造的东西,你高兴吗?
捋叶子,一是不尊重,二是不给人留饭,活该被骂。
上一篇:人类可能永生吗科学家生命周期推算出极限值,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