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破6%,全球创新指数保
刚刚公布了年度全球创新指数。
9月2日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(GII)。报告显示,瑞士、瑞典、美国、英国和荷兰在创新排名中领先。近年来,中国的排名快速上升,今年仍保持在第14位,仍然是GII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。
前不久,国家统计局、科技部、财政部联合发布了《2019年全国科技支出统计公报》,显示2019年,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较快,比重首次超过6。 %。
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是该指数的第十三版。它由康奈尔大学、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出版。 GII对全球相关经济体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的年度排名显示,排名靠前的同比保持稳定,但随着一些亚洲经济体——尤其是中国、印度、菲律宾和越南——逐年创新年度排名取得重大进展,创新核心区逐步东移。
2020 年的 GII 表明,创新的地理分布继续发生变化。在过去几年中,印度、中国、菲律宾和越南在 GII 创新排名中的进步最大。这四种经济表现都进入了前 50 名。
“与中国、印度和越南一样,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回报,”前任院长兼管理学教授苏米特拉·杜塔 (Sumitra Dutta) 说在康奈尔大学。
过去四年来,全球创新指数一直在发布全球前100名技术集群的名单。 2020年,东京-横滨将再次成为顶级集群,其次是深港广、首尔、北京和圣何塞-旧金山。
美国仍然是拥有最多技术集群的经济体(25 个),其次是中国(17 个)、德国(10 个)和日本(5 个)。排名前 100 的集群位于 26 个经济体,其中 6 个——巴西、中国、印度、伊朗、土耳其和俄罗斯联邦——是中等收入经济体。
中国拥有17个世界领先的科技集群,其中深港广、北京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。
我国近年来全球创新指数提升的背后,是对技术发展的持续投入。
近日,国家统计局、科技部、财政部联合印发《2019年全国科技支出统计公报》。 《公报》显示,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总额6.6亿元,比上年增加2465.7亿元,增长12.5%,增速比上年提高0.7个百分点,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(占GDP的比重)为2.23%,比上年提高0.09个百分点,创历史新高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社会科学与人文司司长邓永旭对《公报》的解读,从国际比较来看,2013年以来,我国R&D经费总额一直位居世界第二,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。研发资金投入力度稳步提升,已接近欧盟15国平均水平。
此外,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较快,占比首次超过6%。
解读显示,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1335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5%,增速比上年加快10.7个百分点;占研发经费的6.03%,高于上年。年均提高0.49个百分点。同时,公司主力仓位投资稳定;区域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。 2019年,我国东、中、西部地区研发支出分别为5.5亿元、4162.6亿元、2858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8%、17.7%和14.8% .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上年。东部地区追赶步伐明显加快。
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,上海科学研究所张密智博士表示,基础研究首次突破6%大关。研发也是当前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点。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科技创新中心也注重基础研究,不断加大投入。
但是,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美国(2.83%)、日本(3.26%)等科技强国相比仍然不足,基础研究的比重与更多的水平相比在发达国家超过 15%。差距还是很大的。
张密智表示,差距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。例如,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总投入仍然较低(50.8亿);基础研究极大地考验了研究人员的意志力和决心。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,离不开评价激励体系的完善;我国支撑基础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条件还在快速建设中,与国外成熟的科技基础设施体系相比仍有差距。
《公报》解读表明,下一阶段,我国要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努力实现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精准支持,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。积极利用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;拓宽资金渠道,鼓励社会各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,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,开创多元化投资新局面;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创新环境,深化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改革,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自主性,不断提高研发产出质量和效率。
上一篇:文化观察|苏炳添写论文“研究自己” 网友惊叹
下一篇:没有了